湖北省博物馆北馆有什么展厅展览?
导语 历经一年半升级布展的湖北省博物馆「北馆」,于2024年12月31日正式开放,北馆展厅及展览简介如下。
湖北省博物馆北馆有什么展厅展览?
湖北省博物馆北馆展厅展览简介:
【镇馆之宝】
1、郧县人头骨化石(1号、2号)
位置: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1989年和1990年,湖北郧县青曲镇先后出土两具保存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经科学家测定为距今约100万年的直立人,被命名为“郧县人”。
经研究,1号头骨化石为女性,2号为男性,二者年龄都在25至45岁之间。它们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填补了人类演化链条中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之间100万年时间节点的缺憾,为研究东亚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2、石家河玉人像
位置: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石家河文化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面庞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散发着威严与神秘的气息。
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这件玉人像展现了史前高超的琢玉技艺,是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
3、崇阳铜鼓
位置: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这件有3000余年历史的铜鼓,由鼓身、鼓座和鼓冠三部分组成。鼓身横铸于长方形鼓座上,上部有弧凹形冠。圆形仿皮质鼓面无纹饰,鼓身、鼓座和鼓冠上均铸有商代后期流行的装饰纹样云雷纹和乳钉纹。
这件铜鼓质地厚实古朴,造型奇伟庄重,花纹流畅粗放,代表了我国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特点与水平。
4、 云梦睡虎地秦简
位置:湖北古代文明展厅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1155枚竹简,上有简文近4万字,它们由11号墓主人“喜”摘抄、记录,他是一名敬业的秦代基层工作者,因而竹简内容内容涉及当时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来自秦代的简牍,其中法律文书共有611支,是第一次系统发现的秦代律法。
5、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位置:“荆楚陶雅 瓷韵江夏—馆藏历代陶瓷展”展厅
这件梅瓶于2006年在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瓶腹部四个海棠形开窗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兰花高贵,菊花潇洒,莲花高洁,梅花大气,把古人的精神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史展】
“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展,分为古代文明、近代风云、现当代英杰三个部分,在北馆的二楼至四楼展出。
可以把它简称为“湖北通史展”,通史展是一种以时间脉络为线索,系统展示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历史发展全貌的展览形式。简言之,展览首次解释了“什么是湖北”。
【“荆楚陶雅 瓷韵江夏—馆藏历代陶瓷展”展厅】
展厅大面积留白,光照角度、强度、色温和文物陈列都经过细致规划,最大程度还原陶器、瓷器的本真质感与色彩。展览包括陶塑展和瓷器展两个部分。陶器展品侧重于陶塑艺术,主要包括历代陶俑、动物雕塑和模型明器。
瓷器展品则突出湖北省各地出土的瓷器,也有来自于历年的征集,其中有一批从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的清代精美瓷器,覆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代,这一家人的审美差异,等你来“锐评”。而出土瓷器以鄂城出土六朝青瓷、武昌出土隋唐青瓷、江夏“湖泗窑系”出土两宋青白瓷、各地藩王墓出土元明青花、彩瓷、单色釉瓷为大宗,体现的是处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交汇东西联通的“湖北特色”。
温馨提示:后期各展厅展览如有调整,请以届时最新安排为准。
咨询电话:
027-86716789(拨打时间:09:00-16:30)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武汉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省博】可获湖北省博物馆近期活动、开关门时间、预约入口/流程、具体地址/交通路线、编钟表演+遇见楚庄王表演时间/票价/购票入口及咨询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