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吃什么好?七月七美食推荐

导语 大家都已习惯在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七夕节会吃什么特色美食呢?色泽金黄、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应节食品。在中国情人节当天,来点巧果、巧芽面,还能给爱情添点特别调味。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称为乞巧。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在天上专门给王母娘娘织七色彩云,众仙女中只有她能担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织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饶命,还获得了每年跟牛郎相会一天的时间。因而有人说,织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变得心灵手巧,聪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节时间跨度为两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制小麦粉25千克、绵白糖5千克、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盐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加入小麦粉、芝麻仁继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慢慢放入油锅;待浮上油面时,迅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立即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迅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王晓琳 整理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他们喜欢在节日那天吃挂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冻等。

  挂面

  平安时代的书籍中记载“七夕吃挂面大病不生”,从很久以前开始,皇宫里就有七夕吃挂面的风俗。之后这个风俗在老百姓中流传开来,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热的夏天,挂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对预防食欲不振和夏日厌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挂面摆放得像流动的河川一样,再点缀上夏季蔬菜和鱼贝类小菜,就成为了一道与七夕晚会绝配的美味佳肴。

  果冻

  在日本,七夕还含有“耕种的收获节”的意味,据说那天会举办一些庆祝黄瓜、茄子、茗荷等农作物平安结果、感谢上苍恩赐顺利收获的活动。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与果冻搭配在一起食用,一边感谢丰收一边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过。

  索饼

  索饼是以前人们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后来演变成了吃挂面的习俗,可以说,挂面的祖先就是索饼。索饼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长得很像我们中国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麦和米粉和在一起,拧成绳子一样的细长状,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分享本文到:

关闭
关注更新
返回首页